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

Tagged Under:

銳利度與細節 (Han)

Share
a01
每位攝影師在處理每一張作品,其實都有自己習慣的方法與風格,有的重視曝光,有的重視細節的呈現,
有的則以影像的故事性為主,不過,由於拍攝的主體不盡相同,所以也沒有絕對的答案可以套用。



以商業攝影為例,除了拍攝光源的掌控要注意之外,更重要的就是作品後製細節如何呈現的問題,畢竟
大多還是以重視商品的質感與完整表達細節為主。提到影像的細節,通常都會直覺的想到銳利度,可是
這其實並不見得是完全絕對的事情。

拿最近拍攝的餐點來說明: 


a02
這張是用Canon DPP讀取RAW檔輸出的JPG,選用中性模式,因為細節較佳
(可點圖放大)


a03
這張是用RIT讀取RAW檔輸出的JPG,此方法可保留更多高光細節,RIT的討論可以參考LDS Kent的文章
(可點圖放大)

由於JPG已是壓縮成8 Bit的影像,比起RAW檔12 Bit或14 Bit的細節表現的確有些落差,可是作品總不能用
RAW檔來瀏覽,所以勢必要用後製的方法來呈現更多主體的細節 

a04
這張是用RIT輸出JPG之後再用PS銳化的結果,看起來的確是立體了許多,可是光源照射的邊緣,卻會因為
過於銳化而顯得有點不自然
(可點圖放大)


其實要保留最佳的細節,一定要從源頭RAW檔著手才行,可是又不能不壓縮成JPG的格式,那要怎麼做呢? 

a05
其實這說來也很簡單,直接開啟RAW檔然後利用Print Screen裁成影像的大小就可以搞定了,不論細節的
呈現或是光影的連續的確都自然很多
(可點圖放大) 

這其中的差別有多少?你可以參考這張說明 

a06
(可點圖放大)
當然如果你還是分別不出來差異在哪?這其實也沒什麼關係,畢竟好的作品也並不一定都是要看細節的,
只是單純我比較強迫而已…XD 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